家长课堂 幼小衔接常识

  •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十大害处

  • 浏览量 4307| 2013-09-10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家长、老师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无奈而执着地进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那么,究竟在幼儿阶段实施小学化的教育是否真的有效果呢?曾有一位教育专家做了以下形象的描述——“单纯地识字、学算术不可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人生不是百米冲刺,比拼的不是一时成功而是长久的耐力。”
  专家指出,幼教“小学化”现象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这些做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易使幼儿出现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易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呆板等不良情绪反应;易使幼儿握笔、写字以及用眼卫生等养成不良习惯。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点早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多次提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本”,避免小学化倾向。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家长幼教观念是主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上幼儿园上幼儿园期间,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
家长朋友你们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致使有些幼儿园以读、写、算为幼儿主要活动内容,拿教一年级课程等小学化的东西来吸引家长送孩子来园。有些幼儿园不想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去做小学化的东西。但是看到别的幼儿园那么做而且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去,就迫不得已也搞起了小学化的东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不能以幼儿为本,不能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更没有重视教育方法上的统筹兼顾,也没有以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

 
  其一,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
  这些年来,幼儿园孩子开始背书包像小学生一样上学。孩子三岁上幼儿园,还要我抱要我背,却还要背上书包,大字不识的孩子,书包里还有上十本像模像样的所谓幼儿课本,小儿郎缘何背起大书包?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发育。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而幼儿园的小学化恰恰是只注重写字、算题这些单项内容的训练,剥夺了幼儿接受更多也是幼儿更需要的刺激的机会。
 
  其二,造成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厌学。
  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是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的,有损于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家住江西省南昌市师大南路的江女士发现,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每天都会带作业回来,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以前喜欢的玩具都不怎么摸了。“5岁就学会乘除法,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以内加减法,每天放学后还要在家抄写一页汉字、两页英语单词……孩子每天都喊累,最近不想去幼儿园了。”这并非是什么“神童”。事实上,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背起大书包,学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艰涩知识。一位小学生家长非常后悔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超前教育,双语、奥数样样齐全,上小学一年级时确实表现出色,但到三年级后,成绩便很一般了。”特别让他焦心的是,孩子已经出现厌学迹象了!孩子上小学后,孩子对知识的新奇感没有了,对学习自然毫无兴趣,课堂上不听讲,做小动作,从小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想纠正难上加难,课堂上孩子虽然没有学习,每次测试成绩仍然95分以上,谁也没有意识到有问题。但到四年级成绩开始下降,为什么?这时有些知识不会,但他没有养成听课的习惯,不会听课,不会跟老师在课堂上交流了,这是最大的伤害。
 
  其三,夺去了幼儿们欢乐幸福的童年。
  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幼儿园的情景,表情像个孩子:“那会儿阿姨带着我们坐在小凳子上念儿歌,到院子里玩‘丢手绢’,下雨了还能玩泥巴。”可是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变成了“大人”,不会唱儿歌玩游戏。升学“指挥棒”当头,由不得家长不急。

  其四,刮起家长的盲目竞争歪风。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其五,挫伤孩子自尊心。
  儿童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园长郑润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0年了,深谙幼儿成长规律。该幼儿园的王玉廷老师说:“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六,造成小学学生成绩差异悬殊,无法教学。
  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 证实了这一点,她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说,在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上课时,“早熟”的学生了无兴趣,不认真听讲,扰乱了上课气氛。“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济南市公安局幼儿园教师牛箫楠说,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七,让孩子失去幸福感。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把仙女和王子赶出孩子童年的社会,让他们从小就学算术和语文。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将摧残孩子的童年。”她说:“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幸福感,长大后能创造幸福吗?”幼儿小学化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知识技能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做出的牺牲太大;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其八,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郑润华引用教育家卢梭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她告诫家长:“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奶奶咋孩子三岁是教1+2=3,孩子总是等于8,孩子根本无法接受,到一定年龄却自会了。“急功近利式的先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只能在重复学习中占优势;而在游戏的自发学习中,在对环境探索的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智慧,具有持久学习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指出。
 
  其九,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兴趣是最重要的,但在幼儿园里提前进行读写算,恰恰让孩子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相反培养了孩子对学习的无奈甚至恐惧。孩子心智没有发展到那里,让孩子计算,只能靠死记硬背,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压抑了他的生命潜能,挫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这是终生的伤害 。

  其十,刺激教育经济腐败。
  五花八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向幼儿倾售,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提高班神童班……赚孩子们的钱。家长们盲目教育消费,不单是破财,更是伤害了孩子,使孩子未老先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要防止小学化倾向。”据悉,教育部将成立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坚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优尔沈阳学前班不提前教授孩子小学内容,尊重孩子的生长及学习规律,让孩子在玩中提升学习能力